来源:日期:2025-08-19
近日,市林科院在临泽县平川镇治沙林场、山丹县北山滩、甘州区平山湖、高台县常丰村等地建设完成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野外监测点。随着野外观测点的正式投入运行,一条横贯河西走廊中部湿地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生态过渡带上的监测网络逐步成形,标志着甘肃张掖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省级生态定位站初步建成,全市荒漠生态治理正式迈入“自动化监测”精准时代。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与精准度,各野外监测点均配备了“高精度、多维度”的监测设备体系,不仅涵盖空气温湿压传感器、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降雨量与蒸发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气象与环境监测设备,还新增了风沙收集器、液位传感器、土壤温湿度多层传感器网络,同时搭载双目植被盖度图像采集模块和植被长势图像采集模块,可全方位捕捉“水、土、气、生”四大类核心生态数据。这些关键数据,将逐步构建河西走廊荒漠生态系统本底数据库与动态分析模型,成为“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沙化土地精准治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数字罗盘”。
今年以来,市林科院积极筹建甘肃张掖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至2025年底,将全面建成“一站多点”监测体系并投入运行。生态定位站监测体系的建成,将实现全市乃至河西走廊重点荒漠区生态要素实时监测全覆盖功能,为河西走廊防沙治沙和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供稿:市林科院??毛军平、李宁)